藏书阁

藏书阁>清代八股文的特点 > 第20章(第1页)

第20章(第1页)

私熟中读书教育,首重识字和背诵,教师教读句逗,首重字形、读音,区分四声。如教读&ldo;春风风人&rdo;、&ldo;夏雨雨人&rdo;句时,必在第二个风字、雨字右上角画个圈,作为标识,教读作去声,即&ldo;春风风(读如奋)人&rdo;、&ldo;夏雨雨(读如育)人&rdo;,这样使学生在读书时,通过拉长声音的大声诵读,自然而清晰地区分四声,记牢读音,这也是学作八股文的基本功。因为把《四书》、&ldo;五经&rdo;读熟,背诵如流,是学作八股文的基本功之一。识字辨清四声,能熟练地区分词性,学会对对子,是学作八股文的基本功之二。二者缺一不可。当然还要学会写字,不但要会写毛笔字大楷、小楷,而且为了追求更高级的科举考试功名,还要把字写的更好,写成馆阁体高级书法艺术水平的字,达到翰林院的标准。虽然从纯书法艺术讲求,翰林馆阁体字不是最高水准,但从端庄整丽角度来看,这种字体是有代表性的。能写这种字的人,其细心、认真、一丝不苟的作风和态度,一般都会影响到他从事任何工作。这样私塾教学的基本内容,也就是为学会作八股文所下的基本功,初级阶段,就是读书背书、写字写大小楷、对对子三样。如从时间来分配,如每日八小时,读书五小时,写字二小时,对对子一般只半小时或一小时,带有趣味性,一般都放在下午快放学时进行。以上是前期初级阶段的学习内容。在此基础上就要开讲,讲《四书》朱熹的注解,再读八股文选,再开始学写八股文。

学写八股文的过程,是分开来逐步学习这个格式的。先学写&ldo;破题&rdo;,然后再学写&ldo;承题&rdo;、&ldo;起讲&rdo;等部分,直到学会写完整的八股形式的文章,谓之&ldo;完篇&rdo;,这才算初步学会写八股文了。至于说写的是否好,能否考取秀才,进而考中举人、进士,那是另一个问题。即八股文在形式的掌握上,先有一定难度,有一个会不会的问题,再有在会了之后,还有一熟练不熟练、好不好、有没有法度,有没有思路,有没有见解、精彩不精彩等等,还是一个无限深度的问题。学会写八股文这一形式已经很难,追求深度写出有水平的八股文就更难。私塾教育首先是在读熟《四书》、&ldo;五经&rdo;,明辨四声学会对对子的基础上,教会作八股文的形式,这是中级阶段。会作整篇八股文,然后再温习读过的经书,多读名家的八股范文,经常揣摩练习作各种题目的八股文,准备考试,或未考进秀才,或已人泮之后,再准备考举人,仍在有名教师的私塾中学习,这就是私塾的高级阶段了。

由幼年启蒙识字,到能参加县里、府里的考试。(即县考童生、府考秀才,具体情况,在前一篇说考试情况文已详说。兹不再赘述。)就算教会了作八股文,完成了八股文的学习过程。至于进一步提高,就是如何练的问题了。其标准一是看能否考进秀才、考中举人、进士;二是社会是否赞赏,刻入八股文的各种选本中,供人学习模仿。有的人在形式上虽勉强学会了,但思路展不开,不善思维,因而写不好,写不出起码的水平,连最起码的府考秀才也考不进,这也是很普通的。因为八股文的确是一种很难写的文体,学会其形式已不易;以其形式写出较好的文字,就更不容易了。因为各人的聪明才智不同,所处环境、所受影响,所从老师各不相同,因而其成就也就相差很大了。大抵一要苦功,二要聪明才智,才能学会写好八股文,二者缺一不可。一个聪明的学生,在私塾教育中,大约要多少年教育,才能学会写好八股文呢?《儒林外史》中有一段具体的说明,见第十一回《鲁小姐制义难新郎》,文云:

&ldo;鲁编修因无公子,就把女儿当作儿子,五六岁上请先生开蒙,就读的是《四书》、&lso;五经&rso;;十一二岁就讲书,读文章,先把一部王守溪的稿子读的滚瓜烂熟。教他做&lso;破题&rso;、&lso;承题&rso;、&lso;起讲&rso;、&lso;题比&rso;、&lso;中比&rso;、&lso;成篇&rso;。送先生的束修,那先生督课,同男子一样。这小姐资性又高,记心又好,到此时,王、唐、瞿、薛,以及诸大家之文,历科程墨,各省宗师考卷,肚里记得三千余篇,自己作出来的文章,又理真法老,花团锦绣。&rdo;

虽然是小说文字,但也把聪明人学好八股文的步骤、时间说的很具体。《儒林外史》作者吴敬梓是生于清康熙四十年,逝世于清乾隆十九年的人。中间经历了雍正朝。故事虽假托是明朝,而客观反映也还是清朝社会上的教育情况。所说鲁编修把女儿当儿子教作八股文的情况,对这位才女的聪明才智,也并未作过分的夸大,在清代许多着名人物的真实教育情况,不少也都类此。有的比这位鲁小姐要聪明的多,成就自然也大的多,如近代着名的林则徐就是很典型的例子:

林则徐的父亲林宾日在他四岁时,参加乡试考举人,因病目不能终场落选,在罗氏家塾中作教师,林则徐随父入垫读书,自识字及读章句,皆其父口授。七岁时即开始学作八股文,别人认为太早,其父林宾日则认为&ldo;此儿性灵,时有发现处,不引之则其机反窒,此教术之因材而施者耳。&rdo;语见林则徐《云左山房文钞》中《先考行状》。林则徐父亲林宾日着有《小鸣集》诗八卷、古文、时文各二卷。是个好父亲,好老师,对幼年的林则徐观察、判断十分深刻。后来林则徐在他的教导下,十三岁府考第一,十四岁进学成为秀才,二十岁乡试中第二十九名举人。二十一岁、二十五岁次会试落选,二十七岁第三次参加会试,以殿试二甲第四名成进士,入翰林院为庶吉士。这是真实的例子,看来林则徐小时是十分聪明的,由四岁到十四岁,便以优异成绩成为秀才。可见这十年时间里,他是把写八股文的本领学的很好了。清代名人中,这种例子还很多,不再赘举,只此亦足说明八股文的教育情况。毫无疑问,八股文教育的本身也是天才教育。而从古至今,以至未来,教育的本质也永远是天才教育,&ldo;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,亦乐也。&rdo;当时八股文教育,科举考试制度,本质也体现了这点。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
相邻推荐:网红全都是妖怪  带着侦探系统穿武侠  霸道小叔,请轻撩!  [娱乐圈]那些男孩教我的事  在大秦当完美太子  网骗小仙女  审判者[刑侦]  明月照我  穿书女主还我身体![反穿书]  抄家流放?不慌,咱空间有囤粮  天灾种田记  那个喜欢我妈妈的叔叔  天唐锦绣房俊  穿成男配他前妻[穿书]  1851之远东风云  我剑灵怎么会是反派  遇见来自外星的你  天秀  [综漫]喵有所依  醒醒,继承遗产了  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