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代科举考试,十分严格,但是总有时有弊端,有人钻各种空子,作弊。最有把握的,就是自己程度不差,又认识主考,在文章中约好暗号,很容易取中。而这暗号又要不留痕迹。据记载:有一次福建某大官将要主持会试。在京中宴请同乡举子中亲密亲友,执壶亲自斟酒给大家说:&ldo;尽此壶!&rdo;参加宴会的人领会意思,第一篇八股文结尾处,都用了&ldo;尽此乎&rdo;三字,都中了。独有他女婿没有领会,未用&ldo;尽此乎&rdo;三字,结果名落孙山,没有考中。有人举发他通关节,他分辩说:没有关节,要有为什么我女婿没有考中?这事算是平息了。又据《制义丛话》引林则徐所述故事道:福建有一在京大官,要主持会试。不少知交小辈都来向他打听关节。他申斥这些人说:&ldo;你们这群孙猴子,好大胆!&rdo;大家一哄而散。等到进场:首题是&ldo;巍巍乎惟天为大&rdo;至&ldo;无能名焉&rdo;一章。一人忽然想到他骂孙猴子的话,顿然领会。文章破题就用了&ldo;大圣齐天&rdo;四字,果然考中了。另《谐史》也有此题。其破题全文是&ldo;齐天大圣,极天下之无状焉。&rdo;和林则徐所述故事不谋而合。
同样从《四书》中出题,各句书各章书大有难易,何况还有截搭题,可以任意截取两个字作题。有的考试专以此难人,因之也成为讽刺的对象。如《孟子》中句;&ldo;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麇鹿,曰,贤者亦乐此乎&rdo;句,有位考官只出&ldo;顾鸿&rdo;二字,参试士子作诗讽刺道:
&ldo;礼贤全不在胸中,扭转头来只看鸿,一目如何能四顾,本来孟子说难通。&rdo;
&ldo;顾&rdo;作动词,后面有四样,这位考官割裂经书,只出一样,所以用&ldo;如何能四顾&rdo;讽刺之。又如《孟子》中&ldo;见牛未见羊也&rdo;一句,题目只出&ldo;见牛&rdo;二字,也以诗讽刺道:
&ldo;屠刀放下可齐休,只是当年但见牛,莫谓庞然成大物,看他觳觫觉生愁。&rdo;
按这故事是鲍桂星作河南学政时的事,桂星字双梧,又字觉生,所以末句及之。这故事有十几道怪题,如&ldo;广大草&rdo;、&ldo;礼云玉&rdo;、&ldo;十尺汤&rdo;、&ldo;七十里子&rdo;、&ldo;谷与鱼&rdo;、&ldo;下袭水&rdo;等等,都是割裂《孟子》书中的句子,简直不知所云。都有诗讽刺之,不一一征引了。末了还有一首有关《红楼梦》的,题目是&ldo;宝珠&rso;,二字。原句见《孟子》《尽心》篇:&ldo;孟子曰:诸侯之宝三:土地、人民、政事,宝珠玉者殃必及其身。&rdo;这里则只截取句中二字为题,便有讽刺诗道:
&ldo;楝取明珠玉任沉,依然一半是贪心。旁人不晓题何处,多向《红楼梦》里寻。&rdo;
这样就把八股文《孟子》中的题目和《红楼梦》连在一起了。
大概作八股文的思维方法训练,的确有似现代中等教育数学中几何、代数等之思维训练,重在建立分析、推理之思维能力。而且在一定限制范围内之分析、分解、推理,既有各种公式,又不能死套各种公式,必须善于变化。才能应付自如。有的头脑不开窍,虽然把《四书》、五经读的滚瓜烂熟,但一辈子也领会不了写八股的窍门;而有聪明的儿童,读书不久,刚开始学写,便灵活地掌握了这种思维方法。所以在年龄上差距很大。据《制艺丛话》卷二十四记载,嘉庆时东巡奉天,学臣带领文童接驾,有七十岁老童(即七十岁尚未进学成为秀才的老人)甚清健,为诸童领袖,参加考试,试题是《周公谓鲁公曰》,这位老童起讲下的文句道:&ldo;不观周公乎?不观鲁公乎?不观周公谓鲁公乎?不观鲁公谓周公乎?……&rdo;阅卷官看了,真是涕笑皆非了。这同仿所谓&ldo;墨派&rdo;作的&ldo;天地乃宇宙之乾坤&rdo;、&ldo;元后即帝王之天子&rdo;等句子一样。只是读起声音铿锵,像是文章,实际只是不知所云的死套子。&ldo;天地……&rdo;两股全文引于下,这是谈八股文空洞无物时,常常被人引用的典型例子。文云:
&ldo;天地乃宇宙之乾坤,吾心实中怀之在抱、久矣夫!千百年来,已非一日矣。溯往事以追维,曷勿考记载而诵诗书之典要。
元后即帝王之天子,苍生乃百姓之黎元、庶矣哉!亿兆民中,已非一人矣。思入时而用世,曷弗瞻黼座而登廊庙之朝廷。&rdo;
所谓空洞无物的八股滥调,就是这一类的。七十岁老童的&ldo;不观周公、不观鲁公&rdo;及后面所举天地、宇宙等,就是这种文字的典型。但是也有年纪很小,就掌握了这种思维方法,领会了八股文的窍门,并能灵活地运用它。《制义丛话》引《坚瓠集》记载:平凉赵子春年九岁,就去应童子试,而且文章很好,学政以为是别人代作他背熟的,又要面试他。以《子曰》命题:他随口作破题道:&ldo;匹夫而为百世师,一言而为天下法。&rdo;又以他的姓&ldo;赵&rdo;名&ldo;时言&rdo;命题:他又应声道:&ldo;姓冠百家之首,名居四序之先。&rdo;试官十分赏识。
又记金正希七岁随父亲在嘉鱼作买卖,其父和一秀才打官司,县官要责罚他父亲。其父向官禀道:&ldo;有一个儿子很能写文章&rdo;,希望县官看在他儿子的面上,不要责罚他。县官听了很奇怪,就叫他儿子来当面考试。题目是《学而第一、为政第二》。这个七岁的小儿当时作破题道:&ldo;学而后为政,未闻以政学者也。&rdo;把学与为政的先后关系,一句就说透了。县官大吃一惊,说他将来一定以文章知名于世,便把他留在县衙中学习,后来终于成名了。又记金正希初次考秀才,题目是《岂不曰:以位终》。构思了一天,尚未成篇,别人都交卷走了,他只写了一个破题。试官见他年纪小,把卷子拿来先看看,见破题写道: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相邻推荐:天秀 天唐锦绣房俊 那个喜欢我妈妈的叔叔 明月照我 遇见来自外星的你 [娱乐圈]那些男孩教我的事 网骗小仙女 天灾种田记 穿书女主还我身体![反穿书] 霸道小叔,请轻撩! 审判者[刑侦] 抄家流放?不慌,咱空间有囤粮 醒醒,继承遗产了 穿成男配他前妻[穿书] 我剑灵怎么会是反派 [综漫]喵有所依 在大秦当完美太子 1851之远东风云 带着侦探系统穿武侠 网红全都是妖怪